每每提起“清澈”我想到最多的总是“水”,生命万物因水而生,向水而为,汲水而长。水是生命的源泉,是万物的生灵,更是美妙的存在,无私的给予。
水之奇妙,不言而喻,天地初成,升腾积淀,于是清者自清,浊者自浊,清浊相见。山峦拔地而起,高耸入云,而凡尘缓慢降落,没入土壤。水则成了这其间唯美的存在,它无形胜有形,以柔克刚,柔中有坚韧,有顽强,有奉献,有滋润……水泛泛,滔滔,汩汩,汤汤,集天地之灵气,润万物于无形,人若如水,则可柔和、可刚毅、可包容、可奉献、可温润。
但凡多水的地方大多有着几分灵气,秀色可餐。言语江南水乡的风光秀丽也总是让人流连忘返,过目难忘。南疆的水气,像情人间的暖意一样,浸润心田。江南,不论是天气和景色都像是浸着水一般的柔柔美美,透着那般滋润人心的柔和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这浸润秀美风景的水,则是甘于奉献的。
而水,虽柔美,却也有刚柔并济的样子。像是那与江南水乡截然不同的白山黑水,那漫天飞舞着的雪花飘飘,是水;坚毅剔透的冰,也是水的又一形态。虽严寒,但水的固态存在,是与呼啸北风相得益彰的共舞,更是与严寒低温的抗争。这水,无论是怎样的存在,那片土地也是受着水的滋润的。孕育了肥沃的土壤,更养育了耿直结实的东北汉子。这不像是江南地区的水的清丽秀雅,但那风雪与冰霜之间似乎随时会迸发出磅礴惊人的力量!固态成冰雪的水,覆盖着黑色的土地,滋润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朽的精神!
站在历史的桥头回望,仿佛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,水总是被人们喻以祥瑞。随着时间年轮的滚动,帝王的交叠更替,是那源远流长的条条水脉涤荡着连年征战带来的颠沛流离。水总是静静流淌着,包容着一条又一条生命,安抚一条又一条生命。这宽容博大的胸襟是与生俱来的品质,但这滋润人心的品质与奉献精神,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从磨练中学习的,那份执着、纯洁、包容和清廉都是值得我们从水中汲取的力量和精神。
老子《道德经》中: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“水”与“上善”并提,皆因为水是生命之源,万物皆离不开水。没有水,就没有百花争艳,没有瓜果飘香,没有蛙声蝉鸣,没有冬雪飘飘。水的奉献精神,在那静静的流淌中,缓缓释放。润万物于无声,默默的奉献,倾尽所有。进而,水被赋予了至高上善的道德灵魂,以水喻人,形容道德高尚的人。而也因此,堪称典范,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,以高尚形象,提供强有力的榜样力量。
虽然说“水往低处流”,这正说明水,不好高骛远,也不嫌贫爱富。愿意去滋润低洼的地区,送去滋润的源泉。而这正是水,放低自己不骄不躁的态度的真实写照。“俯下身子做人”是谦虚脚踏实地的人,“俯下身子当官”是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的官,是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官。水以“海纳百川”的包容,融合凝聚着百川之源,造福世间万物。
滴水成冰、如履薄冰。这种水的形态的变化,传递的是一种力量,一种敢于自我加压,自我警醒的,刚直不阿的力量,这是一种严谨谨慎的态度的真实写照。始终保持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的态度,从而切实抵御诱惑、不问得失,坚守初心,不越红线半步。
水滴石穿,滴滴软弱无形的水,硬是要滴穿顽石,这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。一种敢于面对强大势力而坚持做好自己,坚持本性、遵从本性的表现,是水的韧性的表现。看似柔弱,却蕴含穿石之力,只要坚定信念,坚持到底,敢于用实际行动硬刚,必能穿透顽石。
若能为人处世清澈如水,定能涤不正之风,荡污浊之气,生正义能量,让天地正气存于天地之间。以水为镜,洗澡照镜,以人为鉴、以史为鉴,积极检视自身,查找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。率先严于律己、洁身自好,作风扎实,一身正气。
当做到“心静如水”,以水的精神不断强化自我要求,以水明志、以水定神、以水自省,定能以不变应万变,“任尔东西南北风,我自巍然不动”。真正做到如水上青莲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婷婷茎直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”
“水静则清”,将浮躁慢慢沉积沉淀下来,将诱惑欲望涤荡,默默守护心灵的净地,纤尘不染、纯净无暇、一眼见底,坦坦荡荡。静,是心灵与自然、社会的一种默契、一种释怀,充盈着意志的力量;静,是心灵的静谧,思想的流动,智慧在流动中孕育。像静水那样,宁静淳朴、严谨审慎、襟怀博大,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改造,清廉长存于心,融入血液,坚定信念,沉入灵魂,铸就一幅幅高尚不屈、高风亮节的铮铮铁骨。
水是生命之源,是世间万物赖以生存的源泉。为人当如水,如水之清,如水之柔,如水之容,如水之善,如水之动,如水之静。
作者:韩小娟